11月28日晚,中国社会科永利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德国波茨坦大学博士后贾茵在模拟法庭做了题为《公法案例与法律解释——从马克思到德国联邦行政法院》的讲座。讲座由yl23455永利副院长高永周主持,部分专业教师、法学专业本科生参加了会议。

在讲公法案例及其法律解释之前,贾茵先向同学们抛出了“何为法学学科”、“何谓法律思维”两个问题,告诉同学们法学实际上是一门科学,看似简单的语言里面蕴含着伟大的道理,学习法学学科要学会思考,要不断研究其中的真谛,希望同学们能够具备法学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思维方式。在此之后,贾茵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案例研究”方面的问题。首先,贾茵用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案例研究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从“学习需要”、“科研需要”、“宏论的困难”、“精致技术的时代”四个方面让同学们了解到进行案例研究的必要性。紧接着,贾茵用自己在北大求学的亲身体验向大家阐明了案例研究的两大误解,即案例研究不能紧跟着新闻报道、案例课不等于听大咖讲故事。然后,贾茵向同学们讲解了“高以翔案”、“导师等学生案”在认定难点方面的问题,告诉同学们在分析一个案件时需要遵循定性、解释、权衡的方法。并且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让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名人效应”。最后,贾茵列举“林木盗窃案”、“武汉东湖龙船餐厅违章建筑案”指出了我国立法在某些词义解释方面的分歧,阐述“限缩解释”、“扩张解释”,分析法学的进路、法解释的功能。
交流会结束后,高永周对贾茵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鼓励师生积极发言,贾茵就“关于违法强拆案的行政违法问题探究”、“教义法学的内涵、发展以及和其他法学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详细地解答。
贾茵对公法案例及法律解释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同学们日后的学术研究和司法工作的案件分析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图 张雯)
